第十七章18级特定权限——《山海经》 (第1/3页)

好书推荐: 武印之尊

综上所述,恐怕就连当今现代举重项目的世界冠军,都不敢像武松这样轻而易举地“玩耍”,最强的大力士和格斗宗师亦也远远不及。</p>

但这并没有什么可奇怪的,此乃古典异志小说通俗的惯用写法。</p>

你看《隋唐演义》的那些个英雄好汉,手里的武器没个几百斤都不好意思说出来,李元霸抡一对八百多斤的铜锤跟玩似的。</p>

所以,由此可以粗略得出一个结论,这种“打熬筋骨气力”的修炼方式在水浒世界中几乎是普遍存在的,凡是排得上号的英雄好汉都掌握着自家的窍门秘诀等诸般方法。</p>

施耐庵用“打熬”这个词来形容不可谓不相当之精妙!</p>

作者没有去细说各个英雄好汉们到底怎样“打熬”的,但一定是有着各自大相径庭的独家秘方,要么是运功调息的不同,要么是动作步骤的不同,或者是内服外练的不同,反正就是近乎于绝yu健身爱好者的“打熬”,以及勤加使枪弄棒嘛,你可以尽情想象。</p>

而反观无论是《九岁县太爷》还是《少年大钦差》中的乾隆,依我主观的在脑海中反复推演的战斗过程,乾隆绝对扛不住武松的三拳两脚。</p>

所谓一力降十会,光是武松一拳抡过来的劲风恐怕就能把乾隆镇住,就像醉打蒋门神一样,一套鸳鸯腿、玉环步便可以将乾隆撂倒。</p>

为什么这么论断?</p>

因为在《九岁》第25集有这么一幕,乾隆微服私访十全县,为掩人耳目,化名艾爷替富尔乐也就是他儿子永琰,在徐宅做下人,挑那么两桶水就胳膊酸且摇摇晃晃的。</p>

还有《少年》开头第一集,徐莲行刺,乾隆用乾坤扇与之对抗,不料徐莲武功十分了得,不但丢了扇子,差点连性命也丢了。</p>

连紧握在手中的武器都拿捏不稳。</p>

练武之人,稳、准、狠是最关键也是最重要的致胜砝码三要素。</p>

你姑且可以说他乾隆养尊处优、年老力衰,一时缓不过劲来,但他起码至少是个常年习武之人吧?</p>

否则绝对不会有那么深厚、精湛的功力。</p>

但就是如此一个在《九岁》和《少年》的世界中堪堪勉强称得上一流武者的人,内力方面虽占优势,居然如此有失水准,三要素首先就失了稳,故必无法招架得住武松、鲁智深这般迅猛如雷的攻势。</p>

乾隆这种拿不住武器的表现,在水浒中,除非你遇到的是公孙胜这类可以说是不对称作战的开挂道士,才可能发生这种瞬秒的事。</p>

例如公孙胜对金剑先生李助。</p>

卢俊义、杨雄、石秀等人杀入中军,正撞着方翰,被卢俊义一枪戳死,杀散中军羽翼军兵,径来捉王庆,却遇了金剑先生李助。那李助有剑术,一把剑如掣电般舞将来。卢俊义正在抵当不住,却得宋江中军兵到,右手下入云龙公孙胜,口中念念有词,喝声道:“疾!”李助那口剑,托地离了手,落在地上。卢俊义骤马赶上,轻舒猿臂,款扭狼腰,把李助只一拽,活挟过马来,教军士缚了。</p>

但并不是说,公孙胜就一定比李助强,这两个人是很难作比较的。</p>

公孙胜之所以能一招得手,主要是因为出其不意、掩其不备!还有就是旁边正好有卢俊义等人作为策应,立马反应过来并将其**,几乎是天衣无缝的遭遇配合战。</p>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